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聖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聖殿遺址立哭牆,大小教堂不同樣。
以色列約旦之旅()

從約旦回到以色列,幸好入境過程順利。千呼萬喚,我們終於踏足聖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也是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城,在教徒心中地位至高無上。現在耶路撒冷分為新舊兩個城區。新城在西面,是19世紀後建立的,比舊城大數倍。舊城區由一道14米高的城牆圍住,主要宗教勝跡多集中在此。耶路撒冷意為「和平之城」,但諷刺的是幾千年來這兒從未和平過,戰火連綿,經歷了18次重建,數不清的政權曾統治過這地方。今天的耶路撒冷對比強烈,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社會階層同處一城。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的舊城內就分為個宗教與種族聚居區:猶太區、基督徒區、亞美尼亞區和穆斯林區1981年,耶路撒冷舊城及其城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到達舊城,首站是著名的哭牆(The West Wall)。公元前11世紀,大衛王建立希伯來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973至前933年,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建立聖殿供奉耶和華,從此,這裡成了猶太人最神聖的地方。公元前586年,第一聖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倫人摧毀。經過半世紀的流亡生活,猶太人陸續重返家園,後來又在第一聖殿舊址上建造第二聖殿。公元70年,第二聖殿又被羅馬帝國燒毀。目前的哭牆是希律王時期在第二聖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的護牆猶太人的聖地和民族象徵。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絕大部分猶太人被趕出此地,在歐洲流散。此後千百年中,各地猶太人來此號哭,以寄託故國之思,令本名西牆的又稱為哭牆。

哭牆分兩部分,中間隔一柵欄,男左女右分開祈禱。每個區域都提供《聖經》和椅子。男部區域較大,女的較小,所以女部比較擁擠。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手捧《聖經》,一邊祈禱、一邊點頭(根據猶太教規,凡是唸到聖人名字時必須點頭)。牆縫間塞滿寫著禱告和願望的小紙條,構成獨特景觀。猶太人相信哭牆的上方就是上帝,凡是來這兒的男士一律要求戴小帽,以示尊敬上帝。我們入鄉當然要隨俗,在男部入口處有圓頂即棄帽子取用。我在哭牆拍攝時小心翼翼,盡量利用長鏡頭,提醒自己不要騷擾祈禱的信徒。

接著,我們登上高處俯瞰哭牆及聖殿山。隨後走到錫安山,經過聖母安眠堂(Church of the Dormition),這是紀念瑪利亞去世的地點。我們參觀附近的馬可樓,這是最後晚餐的樓房(Room of the Last Supper)最後晚餐指耶穌和門徒吃的逾越節晚餐。其實,這裡只能追溯到12世紀的十字軍時期,十字軍決定這裡為最後晚餐樓時並沒有考古依據,因此這地點的紀念性質大於一切。在同一幢房子的樓下就是大衛王塚,大衛塚是1967年前猶太人朝聖的地方。但實際上大衛塚並不是埋葬大衛的地方,因聖經列王紀下記載大衛葬於大衛城。大衛塚的地點只可以追溯至十字軍時期。因十字軍誤以為今天的錫安山就是昔日《聖經》所說的大衛城。 雖然真正的最後晚餐樓及大衛塚位置難以確定,但到此紀念一番也是值得 

這時候天一直下雨,我們驅車上山,參觀一座建於1932年的天主教教堂:雞鳴教堂(Church Saint-Peter in Gallicantu),這裡紀念彼得三次不認主的事件。根據《馬可福音》記載,耶穌被捕前曾對弟子彼得說:「雞鳴前你將三次不認主。」當時彼得不以為然,還聲言會「誓死追隨」。 耶穌被捕後,彼得果然懾於羅馬軍的勢力,三次否認與祂有關係,當雞鳴響起,才悔悟己罪。教堂正門上刻有一幅「耶穌指著彼得說雞鳴以前你會有三次不認我」的浮雕。進入教堂,印象難忘的是天花上的巨型十字架圖案。拍攝一會,我們沿樓梯往下走,然後再走到曾經囚禁耶穌的牢房,當中有個講台,上面放了幾十種語言的詩篇88篇。每年耶穌受難日晚上,都有朝聖者從客西馬尼園唱詩敬拜,持著蠟燭走到這牢房裡紀念耶穌。稍後我們走出教堂,旁邊的花園石階路,據說是耶穌走過,羅馬人留下來的石頭路。


聖殿山下


聖殿遺址


哭牆,分為男左女右兩區。


男士必須戴上帽子











女子那面比較擠迫



在高處俯瞰哭牆



錫安山





聖母安眠堂


馬可樓


最後晚餐的樓房


另一角度看聖母安眠堂


大衛王塚





雞鳴堂


雞鳴堂正門


天花上的巨大十字架


較低層的小教堂





前往地下囚室


耶穌曾走過的石階路





翌晨,仍然是天陰有雨。我們登上橄欖山,遙望對面聖殿山的全景。半晌,在雨中徐徐走下山,途中參觀建於1953年的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教堂外觀像眼淚形狀,象徵耶穌的眼淚,四角是象徵裝眼淚的瓶子,設計師安東尼巴路奇(Antonio Barluzzi)很有心思,稍後參觀的萬國教堂也是他設計。我們抵達主泣教堂時,內裡有聚會,只好在外面拍攝聖殿山景色,這時的天色比剛才稍為明朗。及後,萬人空巷地擠入小教堂內,最興奮是可拍到以十字架為主體的耶路撒冷舊城,我把十字架重壘在聖殿山上的金頂清真寺上,構成別具深意的畫面。

然後繼續信步下山,到達客西馬尼園(Garden of Gethsemane),這個橄欖園就是耶穌被捕的地點。園內有三棵古老橄欖樹,超過二千年樹齡,見證耶穌被捕的歷史之後到隔離的萬國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參觀。它是世界上四大著名教堂,建於1919年到1924年,因得到許多不同國家資助而得名。耶穌在被捕前晚間在此禱告而內部也供奉當初耶穌禱告時所坐的石頭。在建築教堂時,發現基底有拜占庭時代遺跡,所以設計師保留原遺跡的馬賽克拼貼花式去興建教堂。

最後,我們走到附近的聖母瑪利亞之墓(Tomb of the Virgin Mary)這座像石窟的墓穴教堂,最早可追溯到十字軍東征時期。雖然聖經裡並沒有記載聖母的埋葬位置,但自從公元二世紀以來,人們都相信是這個位置。連穆斯林也來這裡朝拜,因為在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記載中,提到他曾在旅途中看到一束光從瑪利亞之墓升起。內裡掛上很多精緻吊燈和宗教聖人畫像,拍攝素材豐富。在小教堂內信徒排隊向聖母畫像祈禱。

能夠親身走訪聖城,被濃濃的宗教氣氛包圍著,宛如走進聖經故事當中,感受深刻難忘。


在橄欖山遙望聖殿山


聖殿山上


猶太人的墳墓



主泣教堂


主泣教堂內


萬國教堂


地下那塊就是耶穌禱告時所坐的石頭











客西馬尼園



聖母瑪利亞之墓


遊人不絕


精緻吊燈與聖人畫像






















11 則留言:

  1. 神聖的地方,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
  2. 『耶路撒冷意為「和平之城」,但諷刺的是幾千年來這兒從未和平過,戰火連綿,經歷了18次重建,數不清的政權曾統治過這地方。』 就是因為“和平之城”從未和平過,我多次逃避洗禮。
    今篇我會在下次再來仔細閱讀。謝謝山森先生的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人類就是要不斷重複犯錯,令神聖之地和宗教都蒙污。

      刪除
    2. 人類就是要不斷重複犯錯。。。。。。
      很認同這一句因人就是人就如政府所做的事😔😞😢

      刪除
  3. 走在古城中,若是不熟悉耶路撒冷和聖經故事,沒有任何歷史底蘊,那麼感覺就會有所欠缺,不會有太深的感受。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相信是遊所有古城都會有類似感覺,如果對之一無所知,確實沒有甚麼大感受。

      刪除
  4. 我中學時代讀基督教學校,已知道一些基督教故事,但是專家你說得也很詳細,加上教堂,聖城.聖跡聖人墓地,哭牆等...使我眼界大開,使我戶不出門, 能知天下事, 謝謝專家分享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捧場。但我可不是專家,只是在網上搜集資料和聽導遊介紹所得。

      刪除
  5. 多谢你 图文并茂 的 詳细 描述 !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和经历 世纪风雨洗礼的 古迹和 古建筑。相信并希望; 文明, 正义,和平, 一定会 使 她走出 并远离 战争 和 伤痛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希望這聖地能成為真正的和平之城,不要再受戰火摧殘。

      刪除

謝謝來訪及留言。如果您想收到留言回覆的電郵通知,請按留言方框下的"以電子郵件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