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西貢.鹽田梓


昔日鹽田今復修,隱世小村古蹟遊。

話說上回參觀萬宜水庫的六角柱石奇觀後,返回西貢碼頭附近吃過午飯,繼續遊覽西貢,第二站就是鹽田梓

鹽田梓,又名鹽田仔,乃位於西貢海的一個小島。開村先祖是一對陳姓夫婦,在三百多年前由中國觀瀾搬到沙頭角的鹽田村,後再遷至此地,設田曬鹽維生。「梓」是鄉里,意思是不忘故鄉。該村全盛時期有一千二百多人居住。時移世易,務農生活甚為艱困,今天鹽田梓的村民已全部搬走,遷往外國或市區謀生。

早在1841年,教宗已派傳教士到香港傳教,1861年原屬廣東省新安縣的西貢地區歸香港教區管理。和神父(Fr. S. Volonteri)與柯神父(Fr. G. Origo)1864年抵西貢鹽田梓探訪及傳教。1866年聖誕節,陳氏家族有三十人領洗奉教,並捐出一大塊空地給教會,興建小聖堂和學校,奉聖若瑟為鹽田梓主保。至1875年,全島居民領洗。新聖堂亦於1890年落成祝聖,取代原有小堂。這有百多年歷史的聖若瑟教堂,是全港保存最妥善的鄉村教堂,更在2005年獲得聯合國亞太區文化部頒發的「文物優異獎

村子後人為了保留這種獨特的客家文化與天主教自然融合的原生村落風貌,正積極修復村落,推廣鹽田文化。村民已收回村屋,計劃籌集資金自行復修,希望長遠可改建特色民宿,讓人留宿或參觀。近年,村民更組成慈善團體「鹽光保育中心」,匯聚社會資源,復修鹽田和村屋,推動宗教文化生態和簡樸生活體驗等保育和教育工作,並以中、英及客家話等,招待中外訪客。

我們在西貢碼頭乘街渡往鹽田梓。還未上岸,已從船上看見由村公所改建的白色茶座,還有位於山坡上的聖約瑟教堂。在茶座外有村內「自家製」的啤酒試飲,別具風味。然後參觀教堂,這鄉村教堂與平日接觸的大有不同,樸實自然。接著參觀於1920年已建立的澄波學校,校舍已空置多時。現今已改作鹽田梓文化資源展覽室,陳列村民昔日生活的用品,及小村的歷史故事。然後參觀客家村屋,小屋都已荒廢,殘破不堪。不過雜草叢生,藤蔓交纏的破窗殘牆,對我而言卻是拍攝好題材。接著到海邊參觀已荒廢的魚塘,還有已修復的鹽田鹽田梓產鹽,主要是利用水流法。潮漲時海水經水閘流入鹽田,多餘海水由另一水閘排出,經日曬風吹,就產出海鹽可惜我們來晚一步,示範製鹽已完結,幸好還看到一點新鮮曬成的海鹽。最後看看海邊的紅樹林,就回程了。鹽田梓這個島地方雖小,但包含的遊覽元素頗豐富呢!有興趣的話不妨走走看。

回到西貢碼頭,當然要拍攝獨具特色的海上海鮮市場,那種獨特的交易形式希望能夠保存。同樣,鹽田梓的獨有文化,在村民的努力下,希望得以傳承下去。





聖約瑟教堂外的古鐘











澄波學校



巨型算盤


古舊生活用品















屋頂上

















荒廢的魚塘


製鹽用具


"新鮮出爐"的雪白海鹽





紅樹林





綠意盎然


鹽田梓碼頭旁的景色







西貢碼頭海鮮市場

























16 則留言:

  1. 在專家的手上,腐朽也變為神奇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欣賞,每個人的觀察角度都有不同吧!

      刪除
  2. # 18 很似馬卡龍
    這是什麼植物

    回覆刪除
  3. 謝謝你分享那鹽田梓的故事。
    相片仍是十分高水準啊!

    回覆刪除
  4. 多謝分享一輯豐富的掌故.

    回覆刪除
  5. 你可能錯過了那學校旁邊的一間破舊村屋裡倒掛著很多蝙蝠,一位義工重覆叮囑遊客切記不要使用閃光燈!

    回覆刪除
  6. 紅樹林都是綠色的,真有些不明白。
    最後那些紙船都那麼大隻,相信都不是全用紙造的吧。
    能看到海鹽的製成品,真要謝謝山森先生拍得回來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據網上資料說:"紅樹林中文名由來是源自紅樹科植物,由於物它木材呈紅色,而樹皮提煉出的丹寧可以用作為紅色染料,所以又稱為「紅樹」。"
      那些船是藝術品,我相信是金屬或塑膠造的。

      刪除
    2. 謝謝山森先生的解釋! 祝日安!

      刪除
  7. 教堂雖然簡陋 , 但一樣莊嚴 !!

    回覆刪除

謝謝來訪及留言。如果您想收到留言回覆的電郵通知,請按留言方框下的"以電子郵件訂閱"。